STST是來自德國的唱盤廠家,以Direct-drive(直驅)與Suspension(懸浮),兩種不同設計歸納於一個唱盤之中。STST成立於1985年,創辦人叫Stefan Strohmetz,公司名字的由來是創辦人的名字及姓氏抽出首兩個英文字母,而後者的ST就是Suspension Turntable的簡稱。Motus II DQ用上直驅與彈弓懸浮設計。Motus II DQ的三點懸浮理論,重點是設計的精密程度,以及使用的彈簧避震附帶設施,與一般懸浮唱盤的相比,分別有若天與地。STST廠方強調,一旦所有水平設定調準後,簡單將每個結構系統(包括控制震幅的阻尼設定和彈弓升降水平),以六角匙鎖固,兼保證不會日久而出現變化,如非移動唱盤的話,水平,甚至避震效能,絕不會改變,用家毋須定時反覆調校。
Motus II DQ內部擁有一塊12mm厚的木製夾板baseboard底座,左上角是石英PLL轉速伺服系統。除座外,還有另一塊 13mm的長形subchassis副平台,斜向橫跨底座上,以三組彈簧承托。而整個轉盤軸承、直驅馬達,三個彈弓避震、水平調校系統,還有唱臂板,都安裝在這平台上。
其次,plinth外框是20mmMDF製造,平面位置則是一幅碳纖維,其餘還有platter轉盤(重6公斤)、圓形臂板座和三個以一粒鋼珠為接觸點盤底腳座,全部均以delrin裁切製而成。外置式18VDC變壓器供電,附件中還包括六個大小厚薄不一的黃銅圓柱。平台的臂板對角設有兩支螺絲桿,作用是在安裝步驟上先要把唱臂和臂板一起安好在平台上,然後加入適當重量的黃銅圓柱,再用水平儀仔細量度平台,若還有差池,平台底部還有三組「倒V型」彈簧片可作微調來校正水平,務求讓唱臂和臂板在平台上獲得最佳水平。
這種獨特設計目的是需將唱臂絕對水平這環節,交由上述在副平台的機械結構獨立處理,專責懸浮避震的三組彈簧就不會同時兼顧唱臂水平,而引致每組彈簧產生不一致的接力現象。
因此,三組懸浮彈簧設計,當調好轉盤一致的高度後,三組懸浮系統需鎖緊,讓無條彈簧不易走位,兼可長期維持在水平受力狀態。除非要更換唱臂,又或者進行大幅度移位和搬運,否則用家只需細心調校好一次後,就毋須再重複調校。
唱盤使用的直驅馬達及三個彈簧結構都是比較特別。由於馬達是廠方預先安裝,放在倒向式承軸圓柱下方,這個部份是打不開的,只可從副座側邊窺視,見一個體積細小的金屬盒裝載著。根據廠方資料,此乃是帶動馬達10份之1扭力的超級馬達(旋轉時手指輕按,轉盤便立即停頓下來),由於扭力減少,馬達轉動噪音亦同時銳減,抑制了直驅的諧震問題。整個馬達,由電路設計到轉軸繞線圈,全部工序在自己廠房裡進行。至於控速方面,它利用光學測速方式,當轉速有偏差,就會經Servo伺服電路作出即時修正,令轉速超級精準,而且獲得超低的Wow/Flutter抖擺。
廠方採取直驅方式運作在懸浮盤身上的另一好處是,毋須在轉盤底下加入副轉盤這方法,令唱盤因避震而上下擺動時,仍有足夠的高度給皮帶拖行,這樣,帶動運轉時的所產生的轉速誤差和走位便可大大減低。
Motus II DQ分別擁有給9及部份10吋唱臂適用的精裝版,與及專供12吋唱臂使用的加長版兩款選擇,而且兩款唱盤兼備有防塵蓋提供。外飾方面,有不同木紋的外皮選擇之餘,唱盤座面板亦有原木紋、鋁合金和碳纖三款讓用家選購。
Motus II DQ低頻與動態,表現有絕對壓倒性,夠權威,反應飛快而毫無壓縮或響聲刺耳情況,顯露出直驅和三點懸浮唱盤的優勢。